期刊精粹 | 自动驾驶时代——规划师,你准备好了么?【抢先版】
【编者按】为了更好地推广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将不定期地推送一些尚未见刊的稿件的精华观点,以飨读者。本文为本刊已录用文章《自动驾驶车辆对城市的影响与规划应对:基于涟漪模型的文献综述》的精华版,作品的发布已取得作者授权。欢迎读者指正、讨论。在此感谢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撰写精华版的作者,你们的努力让学术论文的阅读体验变得更好。
近年来,机器学习、图像识别、感应器件等领域的进展推动了自动驾驶技术的突破,大多数行业咨询和交通领域的专家相信自动驾驶车辆将在21世纪中叶实现大规模运用。毫无疑问,自动驾驶车辆的出现将对传统交通出行方式、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和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显著影响。那么,作为城市研究者和规划师,我们做好相应的准备了么?
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探讨自动驾驶对城市的各方面影响,本文借鉴米拉杰斯等(Milakis et al, 2017)学者的文章,运用政策领域研究经常使用的涟漪效应模型梳理近年来关于无人驾驶的文献,试图系统地总结自动驾驶车辆对城市交通、用地以及经济社会体系带来的冲击(图1)。
图1 自动驾驶车辆对城市产生的影响
涟漪模型第一层主要集中在交通领域,是自动驾驶车辆对城市最为直接的影响,包括可能导致出行时间成本降低但经济成本提高、出行总里程增加、交通拥堵加剧以及道路车容量增加和交通信号标志更新等。
涟漪模型第二层在于对城市空间形态以及土地利用模式的影响。这些影响有利有弊:自动驾驶车辆可以自由返航,使得中心城区大量的停车空间被节省出来,这部分土地可以再开发并创造更高价值的用途;但与此同时,人们对于通勤时长承受度的提高可能激励郊区开发,导致城市用地持续向外蔓延。
涟漪模型第三层在于对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带来的影响。经济方面,自动驾驶车辆可以为中心城区节省土地资源,提升单位时间和空间内创造的经济价值,从而促进产业发展;社会方面,虽然短期内自动驾驶车辆会使部分驾驶员失业,长远来看它使得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得以享受便利出行,推动社会向更公平的方向发展;环境方面,自动驾驶车辆提升了燃料利用效率,但也会增加行驶里程,总的来看可能会降低总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可见,规划师需密切关注新技术的发展,了解自动驾驶的发展特点和阶段,针对性地进行交通规划,为自动驾驶车辆的落地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同时结合城市整体发展规划的需要,充分利用城乡土地资源,让空间产生更高的价值。自动驾驶车辆将带来深远影响,规划师要未雨绸缪,思考与探索如何在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中更好地应对,让科技发展成为城市美好生活的强大动力。
还有一点值得分享的是——也是初稿评审专家所指出的——虽然既有英文文献中autonomous driving vehicle和autonomous vehicle两种表述都存在,中文文献中也有“无人驾驶汽车”和“自动驾驶车辆”两种译法,但经过比较,autonomous vehicle使用更多,而“自动驾驶车辆”应该更为精准。一来autonomous翻译过来就是“自动”,二来不一定是使用石油能源的“汽车”,未来更可能是电动“车辆”。今后文献中,使用“自动驾驶车辆”可能会比“无人驾驶汽车”更为精准。
作者:秦波,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系主任,教授。qinbo@ruc.edu.cn
陈筱璇,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
屈伸,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城市与公共事务学院
延伸阅读
多中心与单中心区域内城市的交通供给效率——基于等时间交通圈的对比研究及规划政策刍议
编辑、排版:张祎娴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